五代奇人和凝:「艷詞」之祖 「得人」宰相

2024年2月23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他出生在唐末亂世,生長在中國歷史上最亂的年代之一的五代十國,但不管那個朝代如何動盪不安、政權如何更迭,他的政治生涯卻一直穩如泰山而且還能與時俱進,堪稱一個奇人;

他是花間詞派的一大高手,年輕時尤其喜歡作宮詞(艷詞),偷情體裁、約會體裁的詩詞相當之豐富,被後世人戲稱為「艷詞之祖」,似乎和他宰相的名聲極其不相符;

他善於提拔年輕人才,一大批當時優秀的年輕人,例如范質、李澣、劉知古、申文炳、張誼等在他的關照下脫穎而出,時人贊為「得人」;

他還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案例選編——《疑獄集》,成為中國最早的法醫著作作者,宋朝的宋慈就是站在和凝的肩膀上完成了中國法醫著作《洗冤錄》,成為中國法醫的鼻祖。

和凝,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頗為獨特的人,這個於亂世中屹立不倒還能卓有成就的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平人。


文武全才 亂世輾轉成相位

《舊五代史·和凝傳》記載:和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也。九代祖逢堯,唐高宗時為監察御史,自逢堯之下,仕皆不顯。凝幼而聰敏,姿狀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學,書一覽者成達其大義。年十七舉明經,十九登進士第。從記載中看,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也很好記。他出生在唐朝末期,家裡世代為官,但從唐高宗時期他的九世祖和逢堯曾官居監察御史後,家裡就再也沒出過大官。特別是他的父親,也許是因為唐末藩鎮割據、動盪不安的緣故,就更不愛讀書了。但他父親雖然自己不讀書,對讀書人卻非常客氣,甚至可以為讀書人傾盡家財,這也許是和凝少年時代就聰敏好學的一大原因吧。

和凝9歲時候唐朝滅亡,中國歷史上進入了五代十國這個大動亂的年代。和凝19歲時在後梁進士及第,得以入仕。後梁宣義軍(滑州)節度使賀瑰了解到和凝與自己是同鄉,且非常有才華,便聘他為府中從事。

和凝在鄆州府中從事時,正趕上貞明四年(918年)梁晉胡柳陂之戰,和凝所在部賀瑰加入了戰斗序列。梁軍受到前後兩面夾擊後,隨即大潰。賀瑰在隨從的保護下,沖出重圍逃跑,晉軍在後面追趕。就在快要逃到濮州(今河南范縣濮城鎮)時,跟隨賀瑰的士兵全都跑光了,只剩下和凝一人緊跟不舍,賀瑰讓他快跑,和凝哭着說:「男子漢受到別人知遇,遇到危難卻不回報,這不是我素來的志向,只是恨我沒有死的地方!」突然一個騎兵朝賀瑰追來,和凝引弓射死敵兵,救了賀瑰一命。賀瑰認為和凝文武雙全又有志氣,前途遠大,突圍後囑咐諸子謹慎侍奉和凝,並將女兒嫁給和凝,和凝的聲望也日益隆盛。

貞明五年(919年)八月賀瑰病死,和凝在此後的幾年裡又歷任鄆、鄧(今河南鄧州)、洋(今陝西洋縣)三府從事。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和凝被調入中央任職,拜為殿中侍御史。後歷任刑部、禮部員外郎,主客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主客郎中,後又權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當時春闈開科取士放榜時,往往設荊棘於貢院大門以及關閉貢院門,以防有人落榜後鬧事,和凝則反其道而行之,撤除荊棘,開啟院門,反而無人鬧事,這是因為他主持的科舉考試公平公正、令人心服。

和凝在後梁貞明二年(916)中進士,名居十三。他在知貢舉時,主持科考,有一位學子范質,和凝非常欣賞他,對范質說:「你的文章本來可以排第一,當年我中進士時,名居十三,你也暫時屈居第十三名,用來傳老夫衣缽。」在他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范質後來果然也成了宰相。由於他錄取了包括名臣范質在內的許多人才,時人譽為「得人」,亦由此得到後唐明宗的器重。


後唐末帝即位後,和凝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清泰二年(935年)十二月兼任工部侍郎。 翌年後晉滅後唐,和凝又出仕後晉,並且平步青雲。天福二年(937年)二月改任禮部侍郎,仍充翰林學士,六月升任端明殿學士,仍任禮部侍郎。天福三年(938年)正月兼判度支,十一月從禮部調至戶部,仍任侍郎。同年奉命作《聖德神功碑》獻給遼朝。天福四年(939年)四月,後晉廢端明殿學士,和凝遂改任翰林學士承旨。在此期間,後晉高祖石敬瑭多次召見和凝,詢問時事,和凝的回答都令石敬瑭十分滿意。天福四年(939年)九月,和凝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天福六年(941年),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密謀反叛,鄴都留守劉知遠在開封,泰寧節度使桑維翰建議石敬瑭巡幸鄴都,以防安重榮奪取。

八月初五日,石敬瑭離開開封,前赴鄴都,命鄭王石重貴留守開封。和凝注意到駐守襄陽的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也有反叛之心,便在石敬瑭臨行前進言:「御駕離開宮闕,安從進一旦叛逆,如何對待?」石敬瑭問他有何辦法,和凝建議給石重貴留下數十道空白宣敕,安從進一旦反叛,就馬上填寫將校姓名,以便迅速鎮壓。十一月,安從進果然反叛,進攻鄧、唐二州,石重貴馬上調兵遣將,得以擊退叛軍,時人評價此亂的迅速平息「由凝之力也」。


天福七年(943年)六月,石敬瑭駕崩,和凝負責撰寫其諡冊、哀冊文。石敬瑭之侄石重貴繼位,加授和凝右僕射。開運元年(944年)七月,和凝受封魯國公。翌年八月罷相,授右僕射。不久後轉任左僕射。

開運四年(947年)正月,遼滅後晉。二月,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拜和凝為宰相,以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四月,後漢皇帝劉知遠驅逐耶律德光。和凝與馮道、李崧等宰相被遼將麻荅裹挾北上,途中和凝改任遼朝判集賢一職。八月,和凝等人在恆州被後漢軍隊救出,九月回到開封,被劉知遠任命為太子太保,退居閒職。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和凝任太子太傅。顯德二年七月初二日(955年7月23日),和凝因背疽發作而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周世宗輟朝兩日,追贈和凝為侍中。

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遼、後周五代加耶律遼國入開封,朝代政權連續更迭,但和凝的政治生涯似乎從未受過影響,一直被當政者所器重,這種傳奇的政治經歷,一方面說明和凝才華橫溢、才能出眾,為世人所廣知,不論誰當政都必須重用,否則會對當時的社會穩定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其次說明和凝是一位識時務的出色政治家。當時的政權更迭,並沒有多少正義可言,爭來爭去都是為了名權利。唯有識時務,方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建功立業。

後梁節度使賀瑰說:「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後必享重位。」同時期的孫光憲說他:「相國厚重有德。」可見和凝是一位兼具才氣、武功而又重義氣,為人厚重有德、公正慷慨的人。周易上說:「地勢坤,厚德以載物。」這也就能夠充分解釋和凝為什麼歷經五代而屹立不倒了。

才華橫溢 詩詞法學皆有建樹

和凝喜愛文學,長於短歌艷曲,其詞作被王國維輯為《紅葉稿》。有宮詞百首。

和凝年輕時尤其喜歡作宮詞(艷詞),偷情體裁、約會體裁的詩詞相當豐富,加之他在五代中頗有名氣,甚至於詩詞傳到了當時的契丹,被契丹人稱為「曲子相公」。這既是贊譽,也有點戲謔之意。因為對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中國封建社會來講,寫這樣一些艷詞俗語,實在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為此,和凝為了名聲,在其入相之後,即「專托人收拾焚毀不暇」(《北夢瑣言》)。不過他焚詞還是有選擇的,仍舊保留了自己寫得比較滿意的30多篇,這些詞作大都以華麗辭藻寫男女情事,有的仍保留着其少作「艷曲」的影子,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江城子》五首。

我們來看看他這首《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竹里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雲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待心上人來約會的緊張、盼望的心情。夜已深了,不知不覺窗外竹林已經起風,月亮也照進了窗閣。可心上人還不知何時到來。她心情煩躁,想彈一首曲子,卻又恐怕聽不到心上人的馬蹄聲,只得輕輕撥弦,焦急地等待着,又暗暗自語,是不是今天約會時間太遲了?把一個年輕女子約會前的心情描寫得惟妙惟肖。


再看他這首《江城子·斗轉星移玉漏頻》: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棲鶯。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充滿期許的等待總是漫長的,斗轉星移間,月色已從窗台爬上了屋檐,遠處玉漏聲聲,越是焦急,心上人越不知何時到來。眼下已是三更天,女子呆呆地望着窗外樹上已熟睡的黃鶯。忽然在花的遠處傳來了清脆的馬蹄聲,女子所有的焦急頃刻煙消雲散,開心地整理着衣服和發髻,打開房門,迫不及待跑出去迎着心上人。

《江城子》五首是一組完整的組詞,內容相連,敘述一位女子與情人夜間約會相見的整個過程,從第一首「排紅燭,待潘郎」,到「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再到「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再到「迎得郎來入繡闈」,最後到「天已明……臨上馬時期後會」,生動地寫出一位女子等待戀人、與戀人相會、纏綿及至分別所特有的情感心態,因為它「章法清晰」,所以被人譽為「聯章之祖」,又稱「江城五支,為言情者之祖」,屬於和凝的首創。像和凝這樣一位位極人臣、在戰爭政治漩渦之中遊刃有餘的封建社會的官僚,居然能夠如此細膩地感受一位年輕女性的心聲並作入木三分的描繪,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和凝被稱為「艷詞之祖」也就理所當然了。


民國時期的古文學大家李冰若評價說:和成績詞自是花間一大家,其詞有清秀處,有富艷處,蓋介乎溫(庭筠)、韋(莊)之間也。中國現代文學家鄭振鐸評價說:中原文學,五代時極不足重。韋莊、韓偓、陳陶諸人皆去而之他。真實的偉大作家,不過寥寥可數的幾個而已。在其中,和凝無疑是高出於眾人的。另外,據說傳世的韓偓艷詩集《香奩集》實為和凝所作,但和凝做了宰相後,為了避免世人誹謗,於是將作者偽托韓偓。另有人考證和凝、韋莊、魚玄機同為一人。此觀點爭議頗多,待考。


除了詩詞才學,和凝的傳奇之處還在於他對法學的貢獻。和凝在後唐擔任刑部員外郎時期,經常需要判案,設立了明法科。這從他的《請置醫學奏》《請減明法科選限奏》的奏摺中可見一斑。因為工作需要,他有機會接觸不少案件,也深感有些案件的鑒定和處理非常棘手。為了讓後人有案例可循,和凝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案例選編——《疑獄集》(後其子和㠓增修),輯錄了漢代至五代時期情節復雜、爭訟難決、平反冤獄、揭露奸凶之類的疑難奇案,其中包括御史奏狀、李崇還兒、丙吉辨影、黃霸戮亂、嚴遵壁聽、趙和籍產、若水留獄、敏中密訪等案例共100則。


《疑獄集》除竭力推崇歷代執法嚴明、敢於為民平反冤抑的司法官吏外,對司法檢驗方面的經驗也有所介紹,其中包括許多法醫學知識,在平反冤獄中起到一定作用,對後人啟發很大。宋朝宋慈編著《洗冤集錄》,就參考了他的《疑獄集》。雖然宋慈被稱為「法醫鼻祖」,但宋慈是站在和凝的肩膀上完成了中國第一本法醫著作《洗冤錄》。可以說宋慈的成就中,有着和凝不少的功勞在裡面。特別是在當時技術儲備不夠完善的情況下,進行這種力求處理公正的司法探索,其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崇敬。

和凝著作甚多,有《演綸集》《游藝集》《孝悌集》《紅藥編》《籝金集》《香奩集》六集共一百卷以及《疑獄集》三卷、《賦格》一卷。諸集中僅有《疑獄集》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