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是否健康,國家列出「9大標准」,轉告父母知道

2024年3月4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現實生活中,我們能感受到身邊老人逐漸增多,即使50—60歲的中老年人,雙親健在的很多,這是喜人的現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過去四代、五代同堂的家庭不多見,現在慢慢多起來了。

如何評估一個人是「老年人」?世衛組織曾進行過劃分,關鍵是3條:60歲邁進老年人行列,但沒超過74歲,算「年輕的老年人」;75—89歲,是真正的老年人;90歲以上,是長壽老年人


我國是通過法律形式確定的,年滿60歲,就是老年人,生活、工作、社保、養老、健康等方面都圍繞「60歲」展開。

即使邁過60歲,老人與老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在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如何評價一個老人是否健康,是非常基礎但也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兒女十分關注的問題。


我國針對老年人是否屬於「健康老人」,國家衛生部門至今已出台4個版本,很多人不太了解,展開說一下:

第一個版本,1982年公布,有5大標准,分別從體型(無畸形無駝背)、神經系統(無偏癱無痴呆)、心髒(無高血壓冠心病等)、肺髒(無慢性肺病及功能障礙)、主要慢病(無肝硬化、腎病及腫瘤)方面進行明確,重點是圍繞「髒器的健康」評估。


第二個版本,1995年公布,有10大標准,除了1982年版本的5點,新增視聽功能、精神情緒、人際關系、社交能力、學習和記憶力5個方面內容,豐富了老年人健康的評價內容。

第三個版本,2013年公布,此階段處於國內健康事業高速發展之時,知道的人較多,共5條,從疾病控制及抗病力、認知功能和心態、家庭和社會關系和諧、生活自理水平和日常生活、營養狀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評估,首次承認老年人和年輕人身體有差異。

第四個版本,2022年公布,2023年3月起實施,共9條,排在首位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強調11個字:生活自理或基本生活自理。其餘方面分別從重要髒器功能、健康危險因素受控、營養狀況、認知能力、心態健康、生活方式、家庭社會活動、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四個版本,提出老年人健康三大維度,身體器官組織健康,占50分;心理狀態健康,占30分;社會健康,20分。

2024年,按最新的老年人健康評價標准,排在首位的不是兒女們心心念的「營養狀況」,擔心營養跟不上,也不是老人們因身體衰老出現的各種慢病,擔心慢病會嚴重影響壽命,而是「生活自理表現情況」。


老年人營養狀況,可以直觀評價是否吃得下、克化的動、轉化得好、肌肉量和免疫力等狀況,一直是民間評價老人健康的「金牌土標准」。

老年人慢病威脅,可以直觀反映是否健康長壽,根據疾病的種類數量、病史、診療史、進展期、老人身體條件、經濟條件等因素,評價老人大致能撐多久。


為什麼是「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成為老人健康首要標准?

1、生活自理,首先排除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他們不乏長壽的情況,但我們從追求生命的長度,轉化為長度和質量並重,甚至對生命質量的期盼更高。

2、老年人生活自理,不僅是身體健康的「信號燈」,而且是一個「綜合科目」,要達到和維持高分不容易,含動腦、操心、睡眠、飲食、運動、社會活動等諸多因素。


3、現代社會深刻變革,大量兒女孫輩沒有和老年人共同生活,此時自理能力顯得尤其重要,而且最大限度避免拖累年輕一輩。

4、自理能力含基礎性日常活動和工具性日常活動兩類,包括自主使用通訊工具能力、吃藥、購物、做飯、簡單整理家務能力等。

最新版的「健康老人9大標准」,是各個方面的評價指標,也是一次健康觀念的更新,老年人要自我對照,認真按照要求和標准,做好健康規劃,並及時改正不良生活、精神習慣,努力活出生命的長度和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