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烈酒,為什麼伏特加在西方更受歡迎?西方人覺得中國白酒難喝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羊羊史記

編輯 |羊羊史記

前言

白酒在我國可是聚會常見的飲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聚會時喝一口白酒簡直是一個爽字了得。

我們北邊的戰鬥民族也喜愛喝酒,他們的伏特加也是傳遍全球。

我們的白酒伏特加都屬於烈性酒為什麼伏特加能夠傳遍全球呢?

一、釀酒歷史 由來已久

自古以來,酒精飲料以其多樣的風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世界各地的社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酒精飲料,本質上是酒精與其他物質的混合物,其復雜性和多樣性源於不同的原料選擇和制作工藝。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人類的祖先偶然間品嘗到自然發酵的果實時所體驗到的那種令人陶醉的感覺。自那時起,人類便踏上了探索和制作酒精飲料的旅程,逐漸發展出豐富的酒文化和各種風格的酒精飲品。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嘗試著將腐爛的水果和谷物放在一起,試圖重現那種令人愉悅的醉意。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很大,運氣好的話夠釀造出美味的果酒或谷物酒,運氣不好隻能得到醋或其他有害物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更精確地控制發酵過程,從而創造出更多種類的釀造酒。剛開始這類酒通常度數較低,如米酒、黃酒和紅酒等,它們不僅是傳統的流行飲品,也是漢人引以為傲的酒精飲料。

中國人釀酒的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葡萄酒非常受歡迎,唐詩中就有贊美葡萄酒的詩句。但是到了明朝的後期,隨著滿清入關,遊牧民族對高度數蒸餾酒的喜愛改變了當時人們的飲酒習慣。

雖然在春秋時期就已發明了蒸餾酒的工藝,但由於其辛辣的口感和對人體潛在的危害,蒸餾酒並未在當時流行起來。

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對蒸餾酒的熱情推動了這一飲品在華夏大地的普及。特別是在清朝以後,白酒迅速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重要飲品,並逐漸成為國飲,其中醬香型白酒尤為受歡迎。進入現代社會後,人們對強烈口感的蒸餾酒產生了更高的需求,白酒因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而備受推崇,甚至成為一種收藏品,逐漸形成了特色的炒酒文化。

俄羅斯人對伏特加的癡迷與喜愛絕對是排在世界前列。在寒冷的冬季俄羅斯的路邊甚至還會有喝酒凍死在路上的可憐人。伏特加在全球范圍內都有一定的受眾,但西方人對於中國白酒的味道卻並不買賬。

這可能與他們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因為西方的蒸餾酒如威士忌、白蘭地等,度數相對較低,口味較為溫和。相比之下,中國白酒的濃烈口感對他們來說可能過於刺激一時間難以接受。

二、伏特加與白酒的區別

伏特加和白酒,這兩種烈酒雖然都散發著濃烈的酒香,卻因為發酵方式和喝法的差異,展現了各自獨特的風味。伏特加以當地的谷物或土豆為原材料,通過簡單的發酵和蒸餾過程,提煉出相對純凈的酒精。然後,這種酒精會經過稀釋和去除雜質,使其變得清澈透明,最後裝瓶出售。而白酒的釀造過程則相對復雜,主要原料是高梁,需要經歷長達一年的發酵、窖藏和勾兌過程,才能形成醇厚馥鬱的香氣。

在喝法上,中國人喝白酒通常與豐富的下酒菜搭配,比如豬耳朵、醬牛肉和花生米與涼菜等。這樣的搭配不僅讓喝酒變得更加豐富,還能讓人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享受白酒帶來的愉悅。

而伏特加則常被用來調制雞尾酒,如加入果汁、蛋清、苦精、牛奶、咖啡和糖等,能夠調制出不同的酒精風味

伏特加在國際上流傳度較廣,尤其是作為雞尾酒的基酒,受到了很多西方人的喜愛。而白酒作為中國“國粹”,因為香型復雜所以外國人沒有嘗試過很難一時間接受,因此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大。在中國,白酒仍然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最出名的就是名為“國康1935”的白酒備受推崇,有不辣喉、不上頭、醒酒快的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白酒的制作過程比較繁瑣復雜,首先用源自赤水河上遊的優質水源。經過嚴格的“12987”釀造工藝,包括一年的釀造周期、三年的貯存時間,以及與15年和20年老酒的勾兌,最終形成了色澤微黃透明,醬香突出,空杯留香持久的優質白酒。

盡管伏特加和白酒在釀造工藝、喝法、知名度和受眾群體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這些差異恰恰體現了兩國不同的飲酒文化和生活習慣。正是這些差異,使得伏特加和白酒各具特色,成為世界頂級蒸餾酒的代表,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三、中西方不同的歷史背景

酒——這個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神奇液體,在東西方文化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由於地域、氣候和歷史等因素的差異,東西方的飲酒方式和酒的理解也各有特色。

西方歷史中,酒與宗教信仰神話傳說緊密相連。古埃及人將紅酒視為冥王奧西裡斯的饋贈,而在古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則被看作是釀酒藝術的傳播者。看來酒的來歷充滿了神話色彩,人們在精心設計的環境中品嘗紅酒或洋酒,通過視覺、嗅覺和味覺全面地感受酒的品質。

相較之下,東方文化中的酒顯得更加具有真實感。在中國,酒聖杜康隻是一個普通的釀酒師,他將自己的技藝普及開來。東方詩人筆下的酒,常常成為表達離愁、友情和愛情等情感的媒介唐朝詩人的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和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體現了酒在情感表達上的作用。東方人更註重的是與誰共飲,為了什麼而飲,而不是這個酒本身。

談到酒,就不得不提一提中國白酒與伏特加之間的差異。伏特加,源自前蘇聯時期,是一種純凈的酒體,沒有復雜的香味,也沒有雜味,給人一種“酒精兌水”直白的感覺。在俄羅斯,許多人會直接吹掉一整瓶伏特加,是很常見的情形。而中國白酒,尤其是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風味復雜且多樣。它們的發酵工藝不同,導致了口感和杯香的差異。濃香型白酒的泥坑發酵工藝容易產生臭味,而醬香型白酒的窖池發酵則使杯子留香持久。

筆者認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酒類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種多樣,但是白酒始終是中國人逢年過節的首要選擇。

但是在國外白酒始終不如伏特加受歡迎,上述就是背後有許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