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銷售近千單!天津這傢百年老字號餑餑鋪進京趕“烤”

2024年2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津雲客戶端 | 作者 勞韻霏

1月24日,祥禾餑餑鋪在北京開店。祥禾餑餑鋪是源於宮廷,興於民間的津門老字號,它曾參加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還連續5年故宮文化合作推出聯名糕點。

這間百年歷史的中式點心鋪歷經四代傳承,在天津擁有40多傢門店,讓老字號更有現代味,成為“90後”“00後”眼中的網紅。

選擇北京,不僅是祥禾餑餑鋪全國化佈局的重要一站,更是一次文化回歸之旅。

每天銷售近千單

北京東直門來福士購物中心,1月24日剛剛開業的祥禾餑餑鋪裡,顧客正圍在玻璃窗前觀看面點師傅現場制作招牌產品棗泥糕。

細篩兩遍的面粉質感細密,使用搓、揉、疊等多種手法制作面皮,力道輕柔,使油與面充分融合。包餡、封口、壓模……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恰到好處的烘烤,讓棗泥、面粉與配料在高溫中相互滲透,開箱之時,一縷濃香彌漫散開。

現烤現賣的各式點心擺放在櫃臺內,每一款都很精美——棗泥卷是祥禾餑餑鋪的“鎮店之寶”,純正的棗泥餡料,外皮特別酥,皮薄且酥是制作棗泥卷的標準之一,為了這層層酥皮,餡料填進面球子,8秒必須離手,多在手上待幾秒,烤出來都達不到那“簌簌落雪”的酥;薩其馬是祥禾傳承的正宗宮廷點心,作為曾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爆款,祥禾為了給薩其馬減糖更健康,不惜下架雪藏兩年之久,如今終於重新上市,掰開時有蜜糖漿拉絲,咬一口香甜紮實,不粘牙不膩嗓;牛舌餅因為其長條形狀比較像舌頭而命名,外皮酥皮,裡邊添加了一些芝麻等咸香口的餡料,吃起來口齒生津……

開業不到一周,在沒有太多廣告宣傳的情況之下,祥禾餑餑鋪北京店每天營業額都在近1000單,這讓祥禾的年輕一代團隊很驚喜。

四代人傳承

餑餑,自明清以來中國宮廷隨膳面點的統稱,清末開始進入民間。京津兩地經營正宗宮廷點心的字號,皆稱“餑餑鋪”。餑餑鋪裡的面點師傅大多身懷絕技,手藝南北並蓄,東西交融。

楊明回憶,上世紀30年代,他的爺爺在北京一傢老點心鋪學徒,後來師從前清禦廚,讓宮廷糕點技藝融入祥禾。上世紀40年代,爺爺攜傢屬來到天津,開創了“祥禾餑餑”品牌。

作為“祥禾”的第四代傳人,楊明帶領祥禾餑餑鋪正式走上了老味新作的探索之路。近幾年來,祥禾餑餑鋪研發出不少受年輕人喜歡的“國潮”點心,將新食材和新技術融合到點心創作中,成為“90後”、“00後”眼中的糕點網紅。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美食傢蔡瀾先生親自來探店尋訪;為故宮文創開發喜餅;與嶽王廟聯名推出定勝糕;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手,推出了“無負今日”“念念如晤”“好彩頭”“鯉躍龍門”等系列糕點;與人民日報系文創品牌“人民文創”聯名推出特殊款喜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致敬;2022年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多年來,“祥禾餑餑鋪”用四代人的堅守,從一傢前店後廠變成了40多傢門店,既傳承中式點心的制作技藝,又通過不斷地改良和創新,利用線上途徑讓天津的老手藝走遍了全國各地。

一個“誠”字

談及祥禾餑餑鋪到北京開店的初衷,楊明說,祥禾餑餑鋪從宮廷技藝誕生,在天津完成了從宮廷傳入民間的過程,祥禾餑餑鋪走向全國,把北京作為出發的第一站,既能考察祥禾餑餑是否能在北京傳統糕點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有一種回歸的情懷。

祥禾餑餑鋪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北京?楊明曾經和團隊多次討論,最終,他選擇體現一個“誠”字,不做大量的宣傳,以最樸實真誠的方式,將祥禾餑餑的傳統糕點帶到北京,接受北京食客的品鑒。

北京店隻有50平方米,幾位天津師傅在現場制作糕點,顧客在購買的同時也能透過玻璃窗觀看糕點制作過程。

1月24日開業當天,祥禾餑餑鋪北京店銷售超過800單,北京是宮廷糕點的發源地,能受到北京顧客的接受,這讓楊明信心滿滿。

對於未來,楊明稱,祥禾餑餑鋪不求快速發展,認真做好每一款產品,做好每個門店的經營和服務,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未來也希望能在更多城市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