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唯獨商鞅變法能將貴族集團壓下去?

2024年3月3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01

戰國時期並不止秦國一個國家在變法,其他的國家也在變法。

魏國李悝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楚國吳起變法趙國有趙武靈王變法,齊國鄒忌變法燕國燕昭王變法。

為什麼所有的國家都在變法呢?因為首個變法的國家魏國已經向他們證實了變法的威力有多麼的強悍。

當年的魏國不過就是三晉之一,而經過李悝變法,一躍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

由於魏國的都城安邑,距離最近的國家就是秦國,因此,重點打擊對象也是秦國。

而秦國對此是毫無招架之力,河西之地盡數被魏國吞並。要知道,函谷關就在其中。

有的人或許好奇,既然魏國都已經按着秦國打,為什麼不乾脆直接將秦國滅掉?

因為從魏國當時的角度出發,秦國不是他發力的對象,中原之地才是他發力的對象。

因為只有在中原站穩腳跟,他魏國才能稱得上是戰國時期的一霸。

而當時的秦國無非就是個未開化的蠻夷之地而已。

要知道,就算到商鞅變法時期,秦國還依舊保持着一家人住在一起的原始習慣。

這也是為什麼山東六國開會從來不帶上秦國,因為他們認為秦國根本不配和他們坐在同一張桌子上。

正是因為魏國的強大,其他的國家才意識到不得不進行變法。

因為所謂的戰國時期,就是一個不斷發生戰爭的時期,你如果不強大的話,被吞並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除秦國之外,其他的國家變法,也包括魏國,有效期只有一代君王,又或者兩代君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變法能超過三代君王。

為什麼呢?因為有一股阻力的存在,這一股阻力就是貴族集團。

要知道,變法的第一刀往往就是砍在貴族的身上,就連魏國的變法亦是如此。

因為一個國家如果要幹大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全部的權力都集中到最高統治者的手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統一調度。

但是這樣一來,就直接觸及到貴族集團的利益。

因為按照周朝的制度,周朝將一塊地區分封給諸侯,周天子是不能夠對這一塊地區進行伸手的。

而諸侯又將一塊地區分封給大夫,按照規定,諸侯也不能將手伸到大夫的土地上。

變法就是要將這種情況破除,你說作為貴族集團的大夫,能同意嗎?肯定不會。

更何況,你不但剝奪了人家的土地,還剝奪了人家的鐵飯碗。

要知道,在當時官職、爵位不是通過考試決定的,而是通過血緣決定的。

就比如,你的父親是某某一位官員,那麼你將來也會是某某一位官員,你的父親是某某一級爵位,你到將來也會是某某一級爵位。

一個國家變得強大,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人才。

而當時人才的流動性如此之差,你說這個國家還會有未來嗎?肯定沒有。

既然如此,那就要將這一套世卿世祿制度廢除。

「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 ——《說苑·指武

你說這兩刀下來,貴族會不會跟你拚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能維持一兩代君王呢?

因為君王畢竟是君王,只要意志堅定,無論貴族怎麼反撲,都可以鎮壓。

但這種堅定的意志不可能一直維持的下去,因為君王的身邊一般情況都是貴族,你說他在這種環境裡長大,對貴族會是什麼印象。

但為什麼唯獨秦國的商鞅變法是個例外呢?因為他的變法與其他的變法不同。

其他的變法都將注意力放在貴族的本身,而他將注意力放在貴族的身邊,也就是培養起另一個集團與貴族集團相互制衡,這個集團就是軍功集團。

02

一提起軍功爵制度,大部分人都是一腔熱血,因為軍功爵制度出現的時間是在戰國時期,而戰國時期是貴族說了算的一個時期。

這個時期沒有什麼科舉制度,爵位、官職都是通過血緣傳播。

而說句實在的,就算爵位、官職不通過血緣傳播,作為一個老百姓,也無法擔任上任何的官職,得到任何的爵位。

因為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得識字,你得有見識。

而你作為一個老百姓,連書都讀不起,哪裡來的識字,更別提見識。

要知道,就算到清朝,全國男性的識字率也不到百分之四十。

而軍功爵制度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切,只需要在戰場上奮力殺敵,就可以拜官封爵。難道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不是。

有的人認為,軍功爵制度無非就是在戰場上不斷的斬首,你斬獲的首級越多,爵位就越高。

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秦國絕對統一不了六國。

為什麼呢?因為一群莽夫治理國家,你猜才會發生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爵位從第五級的大夫開始,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斬首那麼簡單,還需要有一定的指揮能力。

也就是你掌握的首級大於你的戰損,你才能升一級爵位,倘若不能大於你的戰損,非但不能升一級爵位,還會降一級爵位。

有的人或許會說,不就是指揮能力嗎?有什麼難的?指揮能力確實不難。

因為只要你的悟性到位,能從第一級的公士升到第五級的大夫,肯定會熟悉戰場的規則。

但如果你要從第九級的五大夫升到第十級的左庶長,那簡直就是地獄難度。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是老百姓。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雖然第九級到第十級只有一級之差,但從第十級開始,你就已經不是戰場上的一名將領,而是朝廷上能說得上話的官員。

這個時候的你,不是單單的接受上級的指令,命令下級,而是還要處理各種公文。

你說你要是一名百姓的話,你去哪裡識字?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百姓三十歲的年紀,還不識字,你叫他將所有的字認全,你說這是短時間能做成的事嗎?

更何況,他還得時不時的上戰場打仗。

百姓的升遷之路到這里基本上已經告終,而還能往上升的,無非就是貴族,就比如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他就是貴族出身。

既然上層還是由貴族把持,那為什麼說軍功集團會起到制衡貴族集團的作用呢?

因為白起不是秦國的傳統貴族,秦國的傳統貴族是孟、西、白三族,而白起的這個白不是這三族之一的白,而是來自楚國的白。

他的先祖白公勝由於在楚國謀反失敗,以至於子孫後代逃亡到秦國。

畢竟是楚國的貴族階層,所以就算到秦國,依舊能保持着貴族的生活條件。

「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曰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唐故中大夫白羨言墓誌銘》

而類似於他們這種小貴族,如果沒有軍功爵制度的話,是肯定比不過秦國的傳統貴族。

要知道,白起的爵位是大良造,這在軍功爵制度裡面已經是第十六級。

上面不是還有四級嗎?以白起的功勞為什麼不能坐上最頂級的徹侯呢?

軍功爵制度主要面對的雖然是百姓以及普通的貴族階層,但是還是有所保留的,這個有所保留就是第二十級的徹猴,第二十級的關內候。

能得到這兩個爵位的,要麼是秦王的家人,要麼是秦王的親戚。

就比如魏冉,他的爵位就是徹侯,而他的姐姐則是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後關內侯則是歷任秦國宗室的族長。

別忘記,就連商鞅也是大良造。

有的人,或許會產生疑問,白起不是武安君,商鞅不是商軍嗎?這個君不是爵位,是封號。

既然最上層的兩個爵位還掌握在貴族集團的手中,那貴族集團為什麼碾壓不了軍功集團呢?

因為負責執行命令的都是軍功集團,而且這一群軍功集團的成員都是殺上來的,綜合素質無論放到什麼時候都是最頂尖的水平。

你說碾壓,你拿什麼碾壓?難不成叫他們自己碾壓自己?

更何況,軍功集團的背後是秦王。

總而言之,從軍功爵制度頒布的那一刻起,秦國的貴族集團喪失在政壇上的話語權,只是時間問題。

取而代之的是擁立軍功爵制度的軍功集團。

03

貴族集團不就是當時全國最頂尖的那一群人嗎?以他們的條件來說,完全可以預料到軍功爵制度對他們的影響。

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不奮力抵抗呢?要知道,貴族集團的力量可是相當恐怖的。

韓、趙、魏為什麼被稱為三晉呢?因為他們的開國君王都是晉國的貴族集團。

正是因為他們瓜分晉國,所以才將他們稱之為三晉。而例子並不止這一例,還有另一例,這一例就是田氏代齊

原本齊國的君王是姓姜,但是後來齊國的君王是姓田,這個田就是齊國的貴族集團。

既然貴族集團都恐怖到這種程度,為什麼到秦國這就銷聲匿跡了呢?因為秦國的貴族與六國的貴族有着明顯的不同。

六國的貴族對於自己的封地有着絕對的權力,而秦國的貴族對於自己的封地僅僅只有收稅的權力,沒有治理的權力。

你說就這種貴族與地主又有什麼區別?

有的人或許會聯想到弗忌、威壘、三父這三位貴族,畢竟這三位貴族在他們那個時期可謂是風雲人物。

秦寧公的太子死在他們的手裡,秦王出子也死在他們的手裡,秦懷公也死在他們的手裡。

「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乃復共令人賊殺出子。懷公四年,庶長鼌與大臣圍懷公,懷公自殺。」——《史記·秦本紀

以貴族之力,整整滅掉三代秦王,這不是已經足以說明秦國的貴族集團也不是好惹的嗎?

但如果你知道這三位的下場,就不會這麼認為,這三位全部死在秦武公的手裡,而且死的不是一般的慘,全部都是滅族。

既然他們能連續收拾三代秦王,為什麼就收拾不了一個秦武公?

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行為只是個體行為,不是集體行為,如果是集體行為的話,他們早就自己坐上皇位,哪裡還會擁立秦國王室的後裔?

既然是個體行為,只要秦王一坐上王位,滅他們只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既然如此,為什麼出子、秦懷公還是死在他們的手裡呢?

因為他們不懂得先下手為強這個道理,以至於被搶了先手,自己被堵在皇宮里,不但自己出不去,就連命令也出不去。

你說就這種情況,別說是先秦之前尚未高度集權的君王,就算是先秦之後已經高度集權的君王都逃脫不了這種死局。

正是因為秦國貴族集團的落後,秦孝公才能將軍功爵制度光明正大的推行下去。

有的人或許納悶,為什麼秦國的貴族集團會落後?因為秦國偏居一隅,發達的貴族模式根本傳不到他這里,只能靠秦國自己摸索。

而秦孝公可不給時間讓他們摸索。

04

現如今有一種論調,說是就算秦國沒有統一六國,也會有其他的國家統一六國。

這是事實,但是卻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將來這個統一六國的國家到底是分封制,還是郡縣制

因為除了秦國之外,其他的國家都是由貴族把持,一旦統一六國,你說他是推行分封制,還是推行郡縣制?當然是分封制。

因為這樣貴族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雖然到最後還是會走向統一,畢竟君王對於權力的欲望是肯定存在的,但這樣一來,歷史前進的車輪就得放緩。

因此,秦國對於歷史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