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餐第一城,隱藏王者竟是一碗飯!

2024年3月7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湯泡飯

隨機饞死一個離家的武漢伢!


開年大戲《繁花》,讓不少江浙滬人念起了記憶中那一碗潔白溫熱、粗糲里帶着腔調的「寶總泡飯」,饞起了最平常不過的醬瓜香味與澱粉微甜。

很少有人知道,武漢的泡飯也是一絕。不信?看看你身邊越開越多的「魚頭泡飯」館子就知道。

都說武漢是最能把碳水玩出花來的「過早」美食之城。什麼熱乾麵、面窩歡喜坨燒梅、三鮮豆皮,「南米北面」交匯的土地上齊奏着碳水的狂想曲,哪一樣都激盪着豪爽的江湖氣。「泡飯」隱身其中,不顯山不露水,卻是很多本地人的心頭好。

武漢的泡飯也帶着熱烈的江湖氣! 圖/網絡

江南的泡飯不同,武漢的泡飯更像是「湯汁拌飯」,或者用本地老話說,叫「淘飯」。比如現下最火的「魚頭泡飯」,就是燒一鍋肥美的魚頭,再把鍋里那濃得近乎醬狀的湯汁拌進米飯里。米粒被湯汁一裹,頓時油潤起來,魚湯的鮮香也讓碳水滋味更加飽滿,叫人迫不及待地呼嚕呼嚕入口,簡直連魚都忘了吃。家常的吃法則是煨一銚子排骨藕湯來泡飯,再隨意點就不拘什麼菜了,反正不管家裡是燉了五花肉還是燒了鴨子,湯汁總是足的,都可以泡飯。

沒有哪個武漢人能拒絕排骨藕湯泡飯。 圖/圖蟲·創意

這種「就湯下飯」的吃法看起來樸素,可恰恰就是這碗飯,安撫了不知道多少個匆忙的工作日早晨,圓了不知道多少孩子饞嘴的幻想。湯汁與飯的滾燙組合,既溫且飽,大概就是魚米之鄉對碳水最深的理解與尊重。


魚米之鄉,天作之合!


如果你喜歡吃米飯,應該就很難不喜歡那種油脂與米粒水乳交融的感覺。那我實在建議你馬上找一家正宗的鄂菜館子,體驗一把「魚頭泡飯」的豐盛。

魚是胖頭魚,一隻魚頭少說要有二三斤重,臉頰肉又肥又滿,肉嫩,油足,筷子一夾半透明的膠質就顫巍巍地彈起來。魚頭的做法是紅燒,但下鍋燜燒之前必然要煎一下,不僅去腥,也讓脂肪和膠原蛋白彈滑的口感更加突出,魚皮更是帶上了一絲油烹過的焦香味。

魚頭泡飯,首先得有一鍋好魚頭。 圖/圖蟲·創意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由紅燒的湯汁來主演,融合了大蔥蒜頭干辣椒的香味,混着點五花肉煸出的豬油,還有豆醬辣醬調出來出來的醇厚。融匯了種種美味的湯汁在小火中把魚頭燜燉入味,自己也變得又濃又稠,緊緊扒在魚皮上,每一滴都是精華。

說過了魚頭,再說米飯。在武漢,最受歡迎的米飯還要數用甑子蒸出來的。這種略帶年代感的炊具蒸出的米飯粒粒散顆,略硬不黏,飯香味極濃。在不常吃甑子飯的人看來,這種略硬的口感像是有點「夾生」似的,未必習慣。可要是澆一勺魚湯上去拌勻,你馬上就會懂甑子飯的妙處:米粒在湯汁里伸展開,既不黏軟也不生硬,恰到好處的彈潤中綻放出爽直的微甜微香,帶給人極強的滿足感。

飯泡好了,快炫! 圖1/雄雄FOOD 圖2/餘光蔚藍

有人要說了:把魚頭泡飯夸到天上去,不還是「就湯下飯」嗎?不過是節儉年代留下的習慣罷了。小時候可沒有這麼奢侈的魚頭可吃,不過是一家人燒一鍋魚,捨不得丟棄一星半點湯汁,所以拿來拌飯。這種說法很對,可又何必管食物的「出身」如何呢?好吃,就夠了。

武漢處在江漢平原的東隅,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是正正經經的「魚米之鄉」,「米」和「魚」是這片土地最豐厚的饋贈。正因為對朝夕相伴的食物愛得深沉,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才格外珍惜這一點一滴的美味,把香濃的湯汁拿來拌飯,正是用最恰當的方法把風味發揮到極致。

紅燒鮰魚,屬於魚米之鄉的家常美味。 圖/視覺中國

武漢人愛吃湯泡飯,餐桌上湯汁厚重的菜品也就特別多。本地人管做菜叫「燒菜」,「燜燒」這個手法可占家常烹飪技術的半壁江山。河湖中盛產的各種魚鮮水產,都可以在香辣的湯汁中煨燉至軟爛入味,勾芡、收汁,肉中精華都融進湯里,一星半點都不會浪費。燒出來的菜還能和本地人最愛的鍋仔結合起來,端上桌加湯繼續燒熱,咕嘟咕嘟冒着泡的小砂鍋就是沒有暖氣的冬天裡最大的幸福感。

燒菜不是隨隨便便一鍋燴,不同食材當然也有不同的講究。

就比如武昌魚,清蒸鮮美無比,紅燒就要着重保住魚肉的甜嫩,雖入味卻絕不過火。家常的鮰魚紅燒起來更好。鮰魚,就是江團,個頭大,刺又少,肉質緊實,小火加熱下更顯得有紅燒肉一般條理分明的口感。燒鮰魚格外講究汁濃芡亮,澱粉調出來的芡汁與魚膠相配合,就像化開的肉凍一樣鮮亮,由不得你不愛。

甲魚,就是要吃這又黏又糯的一口! 圖/匯圖網 攝影/HT230513204803965

燜甲魚,則是餐館里比較奢華的菜品之一。甲魚的「裙邊」是最肥美的,想凸顯它的美味不要吝惜豬油。讓甲魚的肉塊在豬油里靜靜煸一小會再翻炒均勻,慢慢煨燉,方能入味。上桌之後,甲魚肉既有魚的鮮,又像豬肘一樣糯,滿滿的膠原蛋白越吃越「黏嘴」。

上述的這些燒菜,外加燒鴨子燒仔雞燒排骨等,都是絕佳的「米飯搭子」。走進燒菜館,就不要想着什麼「控制碳水」了。大口吃肉、大碗炫飯,連長肉都心甘情願起來。吃飽喝足,拍拍肚子,人生哪還有更大的美事?


油黑的銚子裡,有多少專屬武漢伢的熱辣滾燙?


離開家時,最容易思鄉的總是腸胃。對於漂泊在外的武漢娃來說,如果想吃魚頭泡飯、燒鴨泡飯還算好辦,就算找不到餐館也能自己下廚。唯獨對「藕湯泡飯」的思念最難消解,因為食材和炊具都很難在家鄉之外尋得。

離家的武漢人最懂藕湯泡飯的殺傷力。 圖/網絡

藕湯」的全名是「排骨藕湯」,但肉是配角,藕才是重點。湖北盛產好藕,巴河藕、洪湖藕、荊州的九孔藕都很出名。而武漢人煨湯只認蔡甸,而且是蔡甸產的紅蓮藕,在夏秋兩季積累了滿肚子的澱粉,口感又甜又粉,藕絲卻依然根根分明,這才經得住長時間的煨煮,面而不碎、入口即化排骨要煨爛,最好在湯里丟幾根筒子骨(腿骨)進去,讓骨髓增加湯的厚度,更容易滾出奶白的湯花。

煨湯要用(diào),這是一種砂土燒的陶罐,帶着兩只耳朵一樣的提手。武漢人執着地認為煨湯的成敗關鍵在於銚子,而且越老的銚子越好,覺得「老銚子,清水都能煮出湯來」,所以家家戶戶的銚子都是黑乎乎的。總之銚子煨湯滋味確實好,配合那質地極面的藕,只覺得甜香味都粉粉地散進湯里,泡飯來吃,又是層次更豐富的碳水快樂了。

這一碗銚子煨藕湯,你饞了嗎? 圖/視覺中國

銚子的容量比一般的瓦罐大許多,煨的湯一頓肯定喝不完。所以藕湯在「直接喝」與「泡飯」之外,還有一個更常見的打開方式——燙飯就是把米飯倒進湯里一起加熱的吃法。為什麼不只熱湯呢?因為甑子飯隔夜特別容易變硬「回生」,即使用熱湯泡着吃也不夠香軟,於是與湯同煮,米飯「起死回生」,可謂兩全其美。

如此看來,燙飯只是一種家常處理剩湯剩飯的手段,並不是出奇的珍饈。但正如很多人堅信只有隔夜飯菜做的炒飯最好吃一樣,經過二次加工的燙飯,獨有一種迷倒自家人的美味。重復加熱的過程,無形中延長了湯菜煨煮的時間,更為軟爛入味,也讓米飯與湯的結合更加親密無間。燙飯燙飯,盛出來時總是滾燙的,咸香誘人,是很適合工作日的快手早餐。要是煮飯時加幾個魚丸,簡直稱得上一頓能量大餐。

牛肉燙飯加溏心蛋的誘惑,武漢人都懂! 圖/小紅書 王·布丁

當然,不止藕湯可以燙飯,一切帶湯的菜都適合燙飯,油渣小白菜就是很經典的燙飯材料。不過最美味還是帶有澱粉的肉湯,比如土豆排骨湯板栗雞湯,可以把土豆栗子用勺子碾碎了拌進飯里,吃起來的幸福感可太強了。

因為燙飯很受武漢人的喜愛,如今已經從「處理剩菜」的定義中超脫出來。為吃燙飯,新燒一鍋菜、煨一銚子湯屬於常事。武漢街頭也常見「老媽燙飯」「三鮮燙飯」等小餐館,用的是特意煨燉的骨頭湯,大大方方地加入包心魚丸鵪鶉蛋豬肝、木耳、午餐肉一碗燙飯比超級豪華的「頂配」麻辣燙還要豐富。可是說來也奇怪,這樣的燙飯總覺得吃起來不夠味——所以外地遊客想嘗這一口,最好還是到本地朋友家裡「蹭飯」吃。

燙飯可豐可儉,但總是家裡的最好吃。 圖/圖蟲·創意

作為美食之城的武漢,從來不缺花樣百出的碳水小吃,可泡飯、燙飯這樣最尋常簡朴的主食還是在武漢人心裡占住了一席之地。有時候本地人自己也念叨「菜湯配飯容易長胖」,但還是堅定不移地奔向這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沒辦法,熱湯熱飯帶來的快樂直抵人類靈魂深處,不要輕易想着抵抗。快來武漢多吃幾碗滾燙的飯吧,畢竟,愛生活的人,總也是愛吃飯的

快來吃飯啊! 圖/抖音 食光光


文 | 貓騎士

圖片編輯 | 貓騎士

頭圖|laughing

封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