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尉遲恭排第七,李靖排第八,秦瓊倒數第一?

2024年3月9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下詔讓大畫家閻立本畫出24位功臣畫像,藏於凌煙閣,這是模仿西漢麒麟閣十一功臣與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來紀念功臣的,不同的是:雲台二十八將是以開國功臣的軍功來評定的,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與麒麟閣十一功臣則是以功績來判定的。

軍功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攻破多少城池,斬敵多少,俘虜多少,都有數字可判定的,功績是無法量化的,只能以個人感受來評價,唐太宗評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是靠個人感覺來評的,功臣的順序有着嚴格的排位,不是隨便排的,而是按功績多少來排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以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

第一位: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第二位:司空涼州都督、河間郡王李孝恭

第三位: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第四位: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第五位: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第六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第七位: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第八位:特進衛國公李靖

第九位:特進、宋國公蕭瑀

第十位: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第十一位: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第十二位: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第十三位: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第十四位: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第十五位: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第十六位: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第十七位: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

第十八位: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第十九位: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第二十位: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第二十一位: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第二十二位: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第二十三位: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世勣

第二十四位: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這二十四人中,文臣有: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蕭瑀、虞世南

武將有:李孝恭、尉遲敬德、李靖、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瓊

長孫無忌排第一

從分類來看,武將明顯多於文臣,這是因為開國之初,戰爭較多軍功也多;但從排名來看,文臣的排名大多高於武將,說明謀劃之功高於軍功。

如果單純以軍事能力來看,李靖的軍事能力最強,但他排列在第八位如果以勇猛來看,秦瓊在武將中最為勇猛,甚至要強於尉遲敬德,但秦瓊卻排在了倒數第一,尉遲敬德雖然排在第七位,但他已經是武將中排名最靠前的

那麼問題來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什麼要這麼排名?有什麼規律嗎?

這個排名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定的,他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功績大小而排定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排在第一,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參與太原起兵,有謀劃之功;二是參與玄武門之變,有謀劃之功;三是參與治國,擔任宰相20多年,再加上長孫無忌又是李世民皇後的親哥哥,多項功勞加在一起,長孫無忌是首功,無人能比。

魏徵排第四

魏徵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謀臣,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徵用,成為貞觀臣最著名的治國之臣,以直言納諫為名,魏徵就憑治的功能排在第四位,甚至都高於房玄齡,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因為這是從唐太宗本人的角度考慮的,魏徵對唐太宗的影響非常大,就像劉邦蕭何排在第一是一樣的道理,這是人為的。

排在尉遲敬德前面的文臣除了長孫無忌和魏徵之外,還有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三人,房謀杜斷說的就是杜如晦與房玄齡,這兩人的謀劃之功最大,杜如晦去世比較早,玄武門之變四年後就去世了,死者為大,所以把他排在了房玄齡前面,房玄齡在玄武門之變還參與治國多年,又是當朝宰相,功勞也大,排在第五位,僅次於魏徵。

李孝恭排第二

高士廉是李世民皇後的親舅舅,主動將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高士廉參與謀劃,並且率領一支由囚徒組成的軍隊,以抵禦太子府的兵馬,玄武門之變,又參與治國,擔任過宰相,他對李世民有一種特殊的親情,唐太宗因此將高士廉放在第六位。

武將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李孝恭,他是李唐宗室成員,是李淵的族侄,李孝恭最初經營巴營,後與李靖一起平定南梁蕭銑政權,還率軍平定了江淮的輔公祏起義,因為是李唐宗室,所以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長孫無忌。

單純按軍功來看,武將中軍功最大的顯然是李靖,領導唐軍滅亡三個政權(南梁蕭銑政權、東突厥、吐谷渾,這個軍功放在榜上是無人可比的,而且李靖是唐朝初年除了李世民之外,唯一的一個軍事家,文武雙全,堪稱戰神,打仗從未敗過,而且謀略百出,但是,李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所以被尉遲敬德比下去了

李靖排第八

尉遲敬德原本是劉武周手下的部將,是唐朝的敵人,李世民打敗劉武周之後,尉遲敬德投降唐朝,成為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在李世民與王世充的戰爭中,尉遲敬德救過李世民的命,在戰爭中,兩人多次並肩作戰,李世民對尉遲敬德顯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然而尉遲敬德在凌煙閣的排名能高於李靖最重要的原因是:尉遲敬德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在武將之中立下首功,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並率兵軟禁了李淵,取得了李淵的手諭,然後手持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首級迫使太子府的兵馬潰散

要知道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是命運的改變,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李世民把玄武門之變參與功勞的大小作為進入凌煙閣的標准及排名的依據,尉遲敬德雖然沒有滅國之功,但對於李世民來,尉遲敬德的重要性不亞於李靖,所以尉遲敬德能排在李靖前面。

尉遲敬德排第七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的排名其實是最冤的,他本是武將中最勇猛的,打仗時總是沖在最前面,有多次先登之功,在戰場上多次負傷,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說秦瓊排名不如尉遲敬德、李靖、李世勣等人倒也能理解,就連經歷相同的程知節、十八學士之一的虞世南都不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1、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秦瓊雖然驍勇善戰,立了不少功勞,但要說大功並沒有,正所謂戰者無赫赫之功,雖然史書記載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沒有具體事項,

排名第二十一位的劉政會雖然也沒啥功勞,但他是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元從功臣,就是這個功勞就夠他一生受用了,而且劉政會曾經被劉武周俘虜,劉政會堅持不投降,這份忠心也為加分不少,所以劉政會能排在秦瓊前面。

秦瓊排第二十四位

2、玄武門之變後就開始養病,直到去世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就一直在家裡養病,沒有參與唐朝任何軍事行動,當其他將領繼續在建功立業時,秦瓊只能抱病在家,這總不好宣傳吧,唐太宗能把秦瓊仍然放在凌煙閣功臣之中,就已經不容易了,排到倒數第一也能讓人理解了。

殷開山是所有功臣最早去世的,唐朝建立四年後就去世了,但他是李淵太原起兵的元從功臣,早年跟隨李世民參與多場戰役,討伐過薛仁杲和王世充,病死在討伐劉黑闥的路上,唐太宗把殷開山排在第十三位,一方面是他有功勞,另一方面顯示唐太宗沒有忘記在戰爭中死去的功臣,這對提振功臣信心有一定的意義。

程知節排第十九位

3、出身低,官職低

凌煙閣功臣在排名時,其實是參考了出身與官職的,程知節與秦瓊的經歷類似,兩一起從王世充處投降唐朝,兩人都參與玄武門之變,但程知節排在第十九名,秦瓊排在二十四位,兩人的官職也是一樣大的,程知節擔任左領軍大將軍,秦瓊擔任左武衛大將軍,徐州都督是死後追封的,憑什麼程知節排在前面,秦瓊排在後面?

兩人的區別就是:程知節在玄武門之變後仍然不斷對外作戰,繼續對唐朝有功勞,另一個區別就是程知節出身世家大族,其家族是北齊高官,秦瓊不知出身,多半是寒門或者普通百姓出身,在排名時唐太宗也會考慮出身及官職